中超联赛的先后三个冠名赞助商据说也都在合同中规定

admin 知识问答 2024-03-11 30 0

  2017年7月1日讯,昨天,有消息传出,体奥动力计划暂缓支付中超联赛版权费用,要求跟中国足协重新谈判,降低版权价格。

  

  制图 关印

  2015年10月,体奥动力以80亿元的价格购得中超联赛的5年独家版权(2016-2020),给本来就已经火热的中超联赛又添了一把柴。可是,中超联赛的火虽然烧起来了,但却烧得有点太旺了。今年3月和6月,中国足协接连出台与中超联赛有关的新政,涉及外援名额、U23球员人数以及限制高价引援等。新政出台的目的是给中超联赛的虚火降降温。但与此同时,降温的中超,其吸引力和关注度势必也会有所下降,所以,体奥动力有点儿坐不住了。

  天价版权添柴中超

  2015年10月28日,中超公司与体奥动力正式签约,后者以80亿元天价买断2016年至2020年5个赛季的中超联赛媒体版权。当时,这个价格引发轰动,而且,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刺激了中超联赛的发展。

  2016赛季到2017赛季前半程,中超俱乐部持续进行“军备竞赛”,奥斯卡、胡尔克、特谢拉、维特塞尔、拉米雷斯……高水平、高价格的外援相继来到中国,中超联赛的吸引力与日俱增。在体奥动力的运作下,目前中超联赛的电视转播信号已在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落地,中超在国际足坛的知名度也不断提高。2016赛季,中超的现场观赛人数达到史无前例的580万人次,通过电视观看联赛的人次超过2.84亿,通过网络收看的观众人数也大幅提升。

  2015年年底,体奥动力将第一笔全媒体版权费4亿元人民币的支票交到了中超公司董事长马成全的手中。第二笔6亿元人民币的版权费也在2016年下半年完成支付。至此,一切看似顺利。

  版权分销并不乐观

  80亿的天价版权费,体奥动力当然是要分销出去的。2016年2月,乐视体育宣布以两年27亿元的价格从体奥动力手中购得中超联赛2016和2017赛季的新媒体独家转播权。但仅仅过去了一个赛季,受困于资金压力,乐视体育于2017年初放弃执行中超联赛2017年13.5亿元的独家新媒体版权。

  乐视体育退出后,苏宁旗下的PPTV聚力体育顺势成为2017赛季中超新媒体独家合作伙伴,拥有PC和移动端全部240场的新媒体转播权。但是,据悉PPTV也只签订了一年的合同。

  从这一点其实不难看出,天价版权费固然制造了足够的关注度,但是能够负担得起的买家,其实并不多。

  版权分销本就不畅,中国足协又在今年3月突然推出新政,不但规定了U23球员上场人数,更减少了外援的名额。对此,体奥动力董事长李义东曾表态认为,仓促出台的政策是对投资人的一种打击、一种不负责任。

  新政意在抑制虚火

  但即使如此,在第一波新政出台后,体奥动力并没有什么异动。然而,6月份中国足协再出第二波新政,体奥动力终于坐不住了。

  “俱乐部应当展现出最高水平、最强阵容,这样联赛才会好看。”李义东说,“现在的新政完全是在降低中超的观赏水平,我甚至无法和足协去量化损失,它令整个系统都面临着不确定性。”

  中国足协新政的出台,确实会对抑制足球泡沫、加强青训起到积极的作用,但是也会造成世界级的大牌外援更难加盟中超的现实,而被新政“提拔”上来的年轻球员还不足以高质量地完成比赛,从而在短时间内使得中超联赛的观赏性下降确是事实。

  正是出于这样的担忧,体奥动力提出了版权费“打折”的诉求。

  “打折”还得看情况

  在中国足球顶级联赛的历史上,也确实有过赞助费“打折”的情况出现。2001年,在没有和赞助商IMG、百事可乐等打招呼的前提下,中国足协暂停了联赛升降级,引发了赞助商强烈不满。2002年,由于各种原因,前六轮甲A没有电视直播,也让赞助商很是焦虑。到了2002赛季末结账时,赞助商根据合同,指出中国足协违反合约细节多达100多处,并因此扣除了部分赞助费用。

  2004赛季,因为国安罢赛导致“G7革命”等一系列严重事件,当时的中超冠名赞助商按照合同,扣除了三分之一的冠名费,并且提前终止了合同,导致中超在2005年“裸奔”。

  从2006年至2010年,中超联赛的先后三个冠名赞助商据说也都在合同中规定,如果联赛中出现重大负面新闻,赞助商将根据合同约定扣款。

  现在,体奥动力要求版权费“打折”,只是不知道他们之前与中国足协在合同中是否有相关约定。

  来源:北京晚报 记者 李立

中超联赛的先后三个冠名赞助商据说也都在合同中规定

中超联赛的先后三个冠名赞助商据说也都在合同中规定

评论